【侨报枪击命案】陈忠启:「中资」侨报是铁饭碗

点击上方“洛杉矶e生活”关注我们哟~ ☀每日推送洛杉矶本地新闻 ,同城活动,吃喝玩乐 ,资讯八卦,商家优惠等诸多优质内容,洛杉矶世界日报独家合作微信平台,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洛杉矶侨报董事长谢一宁遭在侨报从事工商业务的陈忠启(Jack Chen )於16日枪杀,目前警方称他的行凶动机是「职场矛盾」。与陈忠启平时交往的人士,18日提供本报的陈忠启微信内容,但从中能推断出他的追求和爱好。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陈忠启平时格调较高,喜欢「高大上」,有生活品味,对一些事情都有独特见解,并非容易冲动的人。先前并曾听陈忠启说过,侨报有中资的支持,工作在美国属「铁饭碗」。 陈忠启的私人微信,绝大多数资讯是房屋交易信息,他提供的住房多是一些华人聚居区大型豪宅,还有餐厅开业酬宾。他还将一篇题为:美国社会的自信,一篇不可不看的好文,与好友圈分享。他也关注中国临床技术和美国差距有多大?在7月24日,他还分享一篇有关美国枪枝文章,题为:带你逛一逛美国枪市,就像逛菜市场。这也是在诸多他分享的文章中唯一篇有关枪枝文章,但看不出有什么血腥暴力倾向。 在7月18日他还将一篇题为:没有忠诚,能力无足轻重的文章,与人分享。同时他关心中国的事情,比如在2015年9月间他与人分享题为:一段贪官与反贪官的经典对话,震撼13亿中国人! 他对金钱的看法,或可在他分享的文章中看到,一篇题为: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似乎反映他对待金钱的态度。而在2014年12月初他分享的一篇文章,或许代表他对命运的看法,这篇文章题为:只要你肯等一等,上天自有最好安排!这位友人感叹,若陈忠启肯再等一等,或许不会成为枪击案凶手。 另一名曾与陈忠启接触经验的人士说,陈忠启离开侨报后,再次返回侨报从事工商业务时,曾听陈忠启说,侨报有中资支持,可以说是美国的铁饭碗。陈忠启还特別提到侨报新大楼建成,说不久就会进新大楼工作,或许这是他返回侨报工作的原因。在社区活动中,也多次见过陈忠启拿着照相机在现场拍照,看起来很喜欢这分工作,勤奋努力寻求业绩。 这位人士表示,陈忠启对很多事情有独特见解,一次与他谈论现在年轻人总是离不开手机问题。陈忠启说,他从事工商业务,需要注重与人面对面交流打交道,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手机依赖太严重,虽然资讯传递快,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乐趣没有了,或整天宅在家里,饿了通过手机叫外卖,长久下去,缺乏社交能力,在社会上无法生存。这位人士还表示,陈忠启平时格调很高,有生活品味,不认同有些人说,他如一些东北人的油嘴滑舌。 也许你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美国退出万国邮盟 乐了业者、伤了网购者 美进口商难抗关稅: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洛杉矶e生活  Worldjournal_LA 德州e生活 Worldjournal_TX 维加斯e生活   Worldjournal_LV 北美世界日报 洛杉矶世界日报 洛杉矶世界日报官方唯一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下载APP 世界日报 带你看报带你飞

Read More
北京女孩纽约卖煎饼上主流报纸 $8/套日卖150个

北京女孩纽约卖煎饼上主流报纸 $8/套日卖150个

美媒称,煎饼摊大举进军北美,它已经成为北京在烹饪方面软实力的最新展示。虽然出身“卑微”,但摊煎饼是门艺术。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0日发表题为《中国煎饼“移民”到曼哈顿》的报道称,来自中国的煎饼在旧金山的湾区登陆,席卷西雅图,落脚于波特兰。现在,它们又风靡曼哈顿,在华盛顿广场公园、中城和哥伦比亚大学附近都可以看到。 报道称,煎饼是来自中国北方的一种街头薄饼,由鸡蛋、辣椒、甜酱、芫荽、大葱和脆脆的油炸薄饼做成。它是北京在烹饪方面软实力的最新展示。 在北京、天津以及中国北方其他城市,在随处可见的街头餐车上制作的煎饼可以边走边吃,天气寒冷、西伯利亚大风吹来的时候还可以兼作暖手。在北京首都的高消费地区,煎饼的通行价格现在大约是5元。 虽然出身“卑微”,但摊煎饼是门艺术。刷上秘制酱汁——通常是一些甜酱和豆瓣酱,它可以为薄饼增味、压制辣椒、去除香菜和大葱的味道。 这就是为什么来自纽约佩斯大学的好朋友约兰达-李和多噶次仁在2014年年底在中国北方花了几个月时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进行学习的原因。她们采样了100多钟煎饼,向街头师傅学艺,而这些师傅常常很高兴传授技艺。 李女士说:“这之后,我们俩胖了20磅,不是开玩笑。” 报道称,25岁的李女士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主修市场营销和艺术史,26岁的多噶次仁是来自四川的藏族人,主修金融。她们希望在纽约再现经典的煎饼,当然也有一些改动。 10月,她们的亮黄色食品车“飞猪煎饼”走上了曼哈顿的街头,为纽约大学商学院附近的学生服务,吸引了中城一些中午就餐的人群。而每周一和周二下午,她们在哥伦比亚大学外的百老汇大街上摆摊。李女士说,这辆食品车适合于做煎饼,之前就曾做过法国薄饼。 李女士说:“最初我们想开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餐馆,但很明显,纽约的租金高得太离谱了。不过后来我意识到,食品车的主意更好,因为煎饼本来就是在街上售卖的。” 食品车出售的北京原汁原味煎饼8美元(约合人民币51元,编者注)一份——是北京价格的约10倍。 李女士和多噶次仁的中国北方之旅似乎已见成效。她们的煎饼抓住了故乡的精髓,薄脆要比北京的许多煎饼还要好,因为它更酥脆。 飞猪煎饼还增加了在中国很少见的元素。有一次,我要了一份加两个鸡蛋的煎饼,里面夹的是新鲜的生菜。在北京,允许胡同的小贩加入一片来历不明的生菜是需要胆量的。 但是这里是美国,飞猪煎饼是超大的。别指望边走边吃掉这个怪物。它是煎饼中的SUV。煎饼是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的,甚至还提供了刀叉。中午吃一个,一天剩下的时间里你的胃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太阳下山你也不会饿。 李女士和多噶次仁说,这样制作的原因是因为受法国薄饼所限。这辆食品车所配的煎锅是为了做出比北京煎饼更大的饼的,不过成本也更高。 报道称,二人还在菜单上添加了一些特殊食材。如果说北京煎饼不合胃口,可以添加她们的特色五花肉。金枪鱼肉煎饼的价格是9.5美元。她们甚至还提供无麸质煎饼。 她们说生意一直很好,每个工作日大约卖掉150个煎饼。两位企业家也并不是第一个在美国提供中国煎饼的人。曾经有人在西雅图卖过煎饼。还有人在湾区卖过。其他人则在纽约卖煎饼。煎饼甚至登陆欧洲,在伦敦和曼彻斯特。 作为时代的标志,李女士说她和次仁女士吸引到了中国的投资。她们计划把飞猪煎饼扩张到煎饼的故乡:北京。她们可以推销一种已经通过纽约市卫生局严格检查的煎饼。这在中国是个卖点,因为中国的顾客不能确定街头美食的出处。 李女士说:“我们专注于食品安全,要让整条生产线透明。”

Read More
美国第2大电视品牌Vizio创始人王蔚:空难赔偿款创业成功

美国第2大电视品牌Vizio创始人王蔚:空难赔偿款创业成功

VIZIO!这个品牌创立不到十年,却已是美国第二大品牌,打败称霸全球电视数十年的日本品牌SONY丶东芝(Toshiba),更曾创下美国销售第一的佳绩,连《BusinessWeek》都专文报导,盛赞来自台湾的王蔚,正打破日本品牌垄断美国市场的局面,创造另一项台湾奇迹。 电视品牌Vizio创始人王蔚17日在百人会上分享他如何从大学GPA只有2.3的失败者成功大逆转为创业先锋,以及他从近百人死亡的空难中幸存后,反而因祸得福,用近百万元赔偿金当做创业基金的故事。 王蔚说,13岁那年跟随父母从台湾移民夏威夷,后搬往橙县。那时因为不会说英文,在学校受尽欺负,常和同学打架。进入南加大电子工程系后,迷上电动游戏,荒废学业,毕业时发现GPA只有2.3,找不到工作,也申请不到研究所,「连续两年申请南加大研究生,却连续两年被拒门外」,当时他感觉自己是个废物(loser)。 后来好不容易在一家为电脑生产显示器的公司找到工作,虽然只是接电话的客服,一年赚不到2万元,但他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白天上班八小时,晚上再去长堤州大念研究所,外加他的专业技术过硬,很快就爬到高管职位。 随后他拿出5万元积蓄首次创业,30岁之前就成了百万富翁。但很快互联网泡沫降临,他的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600位员工被裁到只剩35位,他焦虑到抽烟喝酒,血压也飙高到130/160。 2000年10月,他飞往台湾,苦求一位贷款人给他放款还钱期限。之后他登机回美,却遭遇新加坡航空在台的重大空难。当飞机倾斜时,他预感到自己快死了,濒临死亡的那一刻,除了想到妻女和父母外,他也轻松起来,「至少所有欠债和生意压力都不会再来烦我」。飞机摔到地上后,他立即逃生,后得知81位乘客在空难中丧生,他感慨自己很幸运。 两年后,他把住所抵押给银行贷款35万,成立Vizio,准备东山再起。而此时,好消息接踵而至,新航给他的90万赔偿也如数到账,付完20万律师费后,他一口气还清银行贷款,把剩下的钱全部投入到生意中。

Read More
一位华裔移民30年创业史 如何成为美国前1%土豪

一位华裔移民30年创业史 如何成为美国前1%土豪

到今天为止,我做到了三次。但这件事没有捷径,除非你能中彩票,否则我也给不了你挣钱的速成方法。 我在80年代中期随父母离开中国大陆来到美国,那时根本没人在意中国。就算是在西雅图这里的华人群体中,我们也被看做是第三等公民,排在ABC甚至是台湾人后面。我们家没有任何技术背景、财产或是人脉,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体力活。 我的父母在国内原本是大学教授,而且不会说英语,也不会经商,所以别以为我在做生意这方面有先天优势。他们在这个资本主义的世界里一点用处也没有,甚至对钱都没什么概念。他们在美国只能做保姆和清洁工,在50多岁的时候从头开始。 所以,要是有屌丝抱怨说顶尖1%的土豪们有什么不公平的优势,我想对你们说,去你妈的。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我手脚完好,而且生性顽强好斗。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西雅图本地的Safeway超市 连麦当劳都没要我,因为我的英语实在太烂了。那年我16岁。我像疯了一样地工作,总是盼望着周末、假期、还有任何我可以加班的时间,因为加班工资更高。我骑车冒雨上班(西雅图的雨天多得一逼),有时候下雪路上结冰,有时候下晚班要到凌晨2点才能回家,然而回家了我作业还没做。我两年就上完了四年的高中,这样我才能和我的同龄人一起毕业(我的高中不认可中国高中的课程)。 我不想在20岁的时候还在高中里上学,所以我上的课也比正常人多。这段时间我同时打三份工,晚上在7-11超市上班,白天去呼叫中心接电话被人调戏,有时候还去大学当实验对象,在市里的血库卖血——只要来钱,我什么都干。 所以评论里有人抱怨自己要加班加点才能交得起房租,我完全理解你们的处境。但我不会对你有任何同情,因为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对自己说,这只是暂时的,只要我努力,我一定会离开这糟糕的处境。 在Safeway超市做了两年收银员后,我从家里搬出来了,因为我遇见了我第一个女朋友,但是父母不同意。 我那年18岁。我的支出更大了,而且还得为大学存钱,所以我开始找收入更高的工作,而我只是个高中生。结果我发现,只有做销售的收入比$5.25(最低工资)要高。 像很多男生一样,我喜欢各种各样的机器,而且我最喜欢相机。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家很穷,所以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相机——这是一个很昂贵的爱好。我在西雅图会在Bellevue的相机店呆上半天,就为了把玩这些牛逼的机器。让我惊讶的是,很多销售员工对相机的了解还不如我多。我意识到我可能会比他们做得更好。所以我问店里的经理能不能给我一份销售的工作。 那时我的英语还是不太好,而且从来没有销售的经验——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知道必须找一点销售的经验。我看到一个Cutco刀具的广告,说一个小时可以挣$9。说白了就是挨家挨户地推销。我买了一套基本款刀具,开始销售。我找到一份在波音公司西雅图办公室的中国工程师名单,然后开始挨个联系他们。我编了一堆故事,比如介绍刀具是学校市场课的作业,而且装作他们都认识我在波音工作的叔叔。大多数人觉得一个高中生不会是什么坏人,还有一些甚至模糊地记得我叔叔的名字,所以很少有人会挂我的电话。 这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如果你不去索取,你就不会获得。 我甚至还叫我叔叔开车送我去这些“朋友”家做刀具演示。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会买,但是那些买了刀的人直到今天还在和我提起那些刀具质量多好。有了一个暑假的销售经验,我把它加到了我的简历上,然后拿到了一份在本地相机店销售相机的工作。但是连这份工作也来之不易,为了拿到offer,我不得不无薪工作一个月,而且我告诉经理,要是这个月底我没有完成销售任务,我就不干了。在Cameras West(现在倒闭了)、Silos(也倒闭了)和Video Only这些本地的相机店我都干过,不管在哪家,我几乎都是销售冠军,因为我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了解我销售的产品上面。 在不上班的时候,我会去其他电子产品商店了解他们销售的产品;我会跟在别的销售身边,听他们是怎么销售的;我在Tower Books书店读杂志上的产品评测。 我就是想比其他人更清楚我在做的事。我很早就知道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解决问题这种销售方法真的奏效。从时薪$5.25,两年以后我一年挣了$40,000。这年我20岁。 VideoOnly 的工作也让我初次尝到了创业的滋味 VideoOnly的老板Peter Edwards采用销售提成制度来为公司挣钱。销售人员会拿到一张打印好的纸,上面是每件产品的成本,和产品在展架上的实际价格,只要最后卖出的价格在上述两个数字之间,销售人员可以自由定价。每到月底,销售的提成和他们的业绩成正比。我很喜欢这份工作给我的自由,并且我学会了与人谈判的技巧。后来我也教会了我的员工这些技巧。 也就是在这时,我开始对商业和金融产生兴趣。我把我的零花钱大部分花在了书本上。我从来不party,我把能存的钱都存了下来,并且买了第一套房子,这样我就能省下租金。我买第一套公寓的时候21岁。因为我在零售市场做销售,而且业绩越来越好,我很快发现很多同事都比我年长一倍有余,而且业绩还不如我。我不想在销售行业干一辈子,所以我开始考虑其他选择。 如果我要在销售上更上一层楼,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销售的产品价值,或是增大销售的频率——所以房产经纪人或是股票经纪人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考取了房产经纪人许可证,但是很快发现这一行的节奏太慢而且太无聊。所以股票和债券销售成了唯一的选择。但是作为少数人种而且缺乏人脉(能立即投资的有钱朋友或家人),大多数基金经理都不会雇我,更别说我连大学都还没毕业。 我不停地打cold call骚扰本地几家券商的基金经理们。因为西雅图和纽约证交所有三个小时的时差,这意味着大多数券商在早晨6点就要到办公室上班。于是我在凌晨5点会在券商办公室的大厅里等待,希望能够幸运地见到作招聘决定的经理。三个月中我每天都这么干,我的努力没有白费,Prudential Securities西雅图分部的Paul Wannacott聘用了我。 这是我第一次实际意义上遇见1%的土豪。 虽然股票经纪实际上就是一份销售工作,我试着学习和吸收一切知识。金融、会计、业务结构、年报、研报,这些材料对我来说就和天书一样,但是我一点点地啃下来了。我对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越来越感兴趣,早期的彭博终端(Bloomberg)成为了我的好朋友,我不敢相信这个泛着橙色光的屏幕能够给我这么多信息。几年内我的年收入达到了六位数,以90年代早期的标准,我已经是前1%的土豪了。我非常骄傲,但同时也讨厌我的工作。我不喜欢把带有极高手续费的产品卖给别人,或是帮着销售公司染指的股票。不管怎样,这份工作只是销售,和交易投资没有一点关系。 我想离开了,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个理由。 1996年,新婚燕尔,我发现在线股票经纪变得越来越火爆。我当时收取每笔交易110刀的手续费,而网上的手续费才20刀,我意识到我的工作岌岌可危了。而且,20刀的手续费比我们公司内部人员的50刀手续费还要便宜,我终于看到了离开的机会——我想自己交易。我在1996年晚春辞职,但我当时只有20万刀的流动资金用来交易。 起初的6个月是个悲剧,我的20万刀几乎全都赔在了Ascend,Shiva这些早已不复存在的科技公司上。我不得不大幅减少生活开支,而且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为了弥补亏损,我需要更多的资金——我刷爆了所有的信用卡。幸运的是,市场转而向上,我不但把亏损填上了,还小赚了一些——这时我一共有5万刀的资金。但我知道我需要有个周密的计划。我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年挣10万刀,这样我才能相信我在做正确的事。 所以我一年至少要达到200%的回报,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计算并整理了我以前的错误操作,然后准备了一个简单的计划。寻找一个一年里翻倍的股票是不可能的,就算找得到,风险也太高了,这些股票的波动太大。但是有很多股票每天上下的幅度超过了几个点,我只要能抓住一部分波动,我就不需要持股过夜。因为每年有超过200个交易日,这意味着 100,000/200 = 500,也就是每天1%的回报。我完全能做到。 这个计划的关键就在于止损,如果你了解交易的话,止损是日内交易的精华所在。于是我开始实施计划,在1996年底,我的资金已经超过了10万刀。我达到目标了。 一年以后我的年收入达到了50万刀。没错,我又回到了1%的群体。 然后我就蒙逼了。由于日内交易只占用了每天早晨的几个小时(西雅图比纽交所晚三个小时),我每天早晨10点就下班了,剩下的时间都属于我自己。因为无聊,我开始买各种东西。我买了好多辆车还有好几套房子,最后我的支出没有底线了。很快,我成为了购物欲的奴隶,我每个月的固定支出达到了5-10万刀。每天操盘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我必须赚够一定的数字才能保持现状。这时我还不到30岁。我的情绪开始受影响,我对自己很愤怒,并向周围的人发泄。 我变成了一个愤怒的混蛋,因为我太自大,而且还不明白我为什么不快乐。现在想想,我觉得金钱并没有让我高兴,所以即使我达到了我的目标,我的内心还是空虚无比。 我必须想办法在交易上面挣更多钱,才能负担得起我当时的生活方式。于是我回到了以前所憎恨的生活——找有钱人募资,开设了我自己的对冲基金。我在拓展人脉方面并不是很擅长(对一个混蛋来说当然很困难),所以这个基金开始的时候只有少得可怜的1000万资金,很大一部分还是我的自有资金。我在合伙人的监控下操盘,这种感觉太糟糕了。我感觉每时每刻都有人在监视我,我的操作也随之受到了影响。我没办法再保持以前的操作风格,于是我的回报开始下降,我开始感到抑郁。 我有几年都在和抑郁症斗争,有时几天里什么都不干,整天整天地上网。我的婚姻受到严重影响,我责怪我妻子和她的家庭贪婪无度,总是想着从我这里得到什么。甚至我儿子的出生都没给我带来快乐。 因为我的糟糕表现,人们开始退出基金。我的操作风格越来越激进,以前的风险管理原则也随之丢到了九霄云外。我完全就是凭运气和直觉在选股。 到了2003年,我彻底完蛋了,我把所有的资金全部亏完,同时还有几套房贷和其他债务。我向我妻子坦白了我们的处境,她哭了好多天。我觉得我的人生完了,我尝试过自杀。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的很黑暗。我孤立无援,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因为我已经疏远了身边所有人,现在只剩下我来收拾残局。 我还记得有天晚上天黑以后,为了不让邻居看到,我尽可能快地打包了所有东西,从我的豪宅搬到小了很多的出租公寓里。我羞耻又绝望,因为这豪宅还有贷款没有还清,我只能让银行收走,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学会了如何躲避来讨债的电话。 逃避和自怜自艾不会解决我的问题 我必须寻找一些有用的方法,开始工作。那时候,我们只能靠我妻子的收入来支持我们的生活。那些年入百万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那时我们的收入只有每年7万刀。随之一同离去的是豪车、无意义的花销、还有每年的度假。我的精神状况也开始坚定起来,是时候离开家去工作了。2004年我加入了一家科技创业公司当销售总监,不管怎样,我还是会做销售。 这个创业公司没有真正的投资,它是靠创始人们不到5万刀的种子投资建立起来的。我加入的时候只剩下最后的两个创始人。因为没有客户,公司也没有收入。我们在西雅图南部工业区Southcenter的一个仓库里上班,这里比车库还要糟糕,进进出出的卡车噪声让我连电话都没法好好打。要是客户问起这些噪声,我就告诉他们因为我们的生意太好,卸货的卡车源源不断。 我作了一个计划,从一切可以获得收入的渠道挣钱。 我在全国各地作销售,几乎每月就要去一次中国与制造商和合作伙伴见面。因为公司只有我们三个人,我担任起了销售、商务拓展、会计、财务和市场营销的职务。我们第一年的收入是50万刀,第二年200万刀。在这时候我已经成为了CEO,因为是我定下的计划和方向,并且产生了所有的销售额。 2007年,销售额涨到了300万刀,我们觉得是时候找风投机构融资了。不幸的是,在西雅图,没有人相信我们的故事。和20多岁的创业者们比起来,我们三个人年纪都太大,而且一个都没有计算机背景。作为CEO,我是最拿不出手的一个——大学都没毕业,而且没有任何技术行业的经验。即使公司有不错的收入,我们根本没法找到投资。西雅图的风投们要多势利有多势利,但他们确实指出了我们的不足。…

Read More
45美元的S'Well高价保温瓶创业史

45美元的S’well高价保温瓶创业史

实用又时髦的水瓶,让莎拉.考斯创办的S’well去年销售达5000万元。(网络图片) 实用又时髦的水瓶,让莎拉.考斯创办的S’well去年销售达5000万元。(网络图片) S’well的水瓶最贵要45元,但是却很畅销。 CNBC报导,莎拉.考斯(Sarah Kauss)知道她的S’well水瓶昂贵,但是她却证明民众乐意为别具风格的水瓶多花点钱。这种水瓶可把冷饮保温24小时,热饮保温12小时。 S’well创办人考斯说,去年这家公司的销售达5000万元,比前一年的1000万元大幅增加。虽然该公司从2010年以来一直业绩亮丽,而且现在打进35个国家,但是公司拓展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很多商店都不懂为什么平凡的水瓶要卖那么贵,有谁会买,使考斯吃了很多闭门羹。商品尽管价格较高却大卖,考斯归功于这是高品质产品,她的推销重点,放在这是实用又时髦的水瓶,“在苹果推出玫瑰金的手机前,我们已经有玫瑰金了”。 考斯有一次与母亲健行后,萌生卖水瓶的构想。第二年,她辞掉房地产工作,专注于创办公司,一些朋友认为她疯了。 创办第一年,S’well是一人公司,只生产3000个水瓶,因为这是考斯可塞进她公寓的数量。她没有投资者,公司的头一年半,她是唯一员工。 做生意的早期,考斯要学很多东西,她常邀朋友和其他认识的人吃饭,向他们讨教,了解把产品带进市场的后勤作业。从那时起,公司员工从一人变成35人。 考斯认为,在“正确的时机雇用正确的人,并制定正确的制度和结构”,是扩展生意的关键。 考斯建议其他企业家,利用人脉网发展他们的构想。另一个建议则是扩大构想的规模,想得更大胆,不要只注意细节,而忽略更宽广的全局。

Read More
从餐馆打杂到坐拥连锁餐厅 张祥华20刀实现美国梦

从餐馆打杂到坐拥连锁餐厅 张祥华20刀实现美国梦

从中餐馆打杂工到坐拥连锁中餐馆、到从事健康饮料加工包装、到目前坐拥纽约、河滨等大城市几栋大型住宅公寓,在美国白手起家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张祥华(Charles Zhang)经过30多年的努力奋斗,不但替地方制造数以千计的工作机会,并一再缔造个人事业高峰。他的傲人成就让他荣获“艾利斯岛杰出移民奖”(Ellis Island Medal of Honors Award)。 艾利斯岛移民奖是由“全美少数族裔组织联盟”(National Ethnic Coalition Organization)在1986年创办,旨在表扬对美国有贡献,或在美建立传奇的新移民,得奖人来自不同族裔背景。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确认该奖意义非凡,得奖人并会列在国会纪录。 张祥华是1980年从上海赴美国学音乐,当时中国经济尚未起飞,家境并不富裕的他怀里只有20元,被迫在中餐馆打工兼差,最后并被迫放弃学音乐的梦。他为了养活自己,曾在加油站打工,在危险社区的烈酒店工作,并前往中餐馆打工,从洗碗干起,之后做过打杂、油锅及前抬等,但也让他看到商机。 张祥华是1989年与洋朋友Bill Beckett在橙县拉古纳尼格尔(Laguna Niguel)开设第一家中式快餐连锁店“拿筷子”(Pick Up Stix),该公司在稳扎稳打下逐渐扩张至加州其他各地及拉斯维加斯。 他的洋合伙人在开店后的第六年决定退休,并将所有股份卖给他。他指出,“拿筷子”从开设第一家本店后,一直在扩展分店,颠峰时有88家连锁店,员工2000多人,形成中餐馆王国。12年后即2001年,该中餐馆连锁店以很好的价钱卖给股票上市公司TGI Friday。 “中餐馆生意其实适合较年轻有精力的人从事”,他在卖到好价钱后,开始投入商业房地产投资及开发生意,并于2004年在河滨县科洛纳(Corona)创立“美国无菌解决之道公司”(Aseptic Solutions USA),花巨资购买全美第一座意大利进口的旋转式全自动无菌灌汁包装机器,让有机饮料不必放在冰箱也能维持长时间新鲜度,因此吸引主流饮料公司如Naked Juice等委托加工。 张祥华坦言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数度遇到挑战。如一开始从事饮料加工包装生意即遇到诸种困难,还好他有很好的管理及营销团队,得以扭转乾坤,缔造愈来愈好的营业额。该生意2012年以高价卖给Glanbia Nutrition Inc.。他目前全职从事商业房地产开发生意,在全美几个都会区展开兴建百余个单位的出租公寓开发案。 “善待员工,将员工摆在第一位,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主因”,张祥华说,他的公司员工薪资一向比同业高一点。公司除薪资,并提供员工奖金、免费医疗保险、相对配合某个百分比的退休计划、旅游与公司股份等。认为这些优惠让员工很愿意全力以赴,发挥最大的潜能。 张祥华事业有成,多年来除捐款教会回馈小区,四年前并开始捐款资助南京附近一个较偏僻城镇的50名清寒中学生奖学金,希望帮助他们受更高教育。透露承诺提供十年相关奖学金。

Read More
陕西农村到洛杉矶 好莱坞华裔制片人杨华沙的人生路

陕西农村到洛杉矶 好莱坞华裔制片人杨华沙的人生路

陕西省华县白沙新村,从地图上看,这个小镇距离美国洛杉矶有六千五百多英里。上个世纪四○年代,襁褓中的杨华沙随母亲到相传杨贵妃沐浴过的华清池洗了个满月澡,从此后再也没回去。但「华」县白「沙」新村老家的旧址,一直伴随著她的名字,从台湾到美国,无论多远,花果飘零,铭刻在生命里。 横看成岭侧成峰:人生舞台上的好演员 华裔制片人杨华沙 (Lisa Yang)不仅有个美丽的名字,还有精采丰富的人生阅历。苏东坡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杨华沙的人生就如同那从不同角度欣赏,风姿各异的庐山,她努力扮演好自己人生舞台上的每一天。 杨华沙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就学期间就开始「全工全读」的在电视台工作,那段时光虽忙,但过得很充实,她曾担任节目制作人,短暂主持台视「艺文夜谈」,与观众分享书法丶绘画丶雕刻丶音乐丶舞蹈丶文学等艺文资讯。 杨华沙笑说自己还当过一日空姐,后来转任副总经理的秘书。华航工作经验让她接触了张大千丶陈香梅等人。1969年,来到美国后,也因华航累积的工作经验,杨华沙顺利的在隶属美国太空总署的喷射推进实验室(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前后服务了七年。 初来乍到,杨华沙人生地不熟,在洛杉矶时报上看到JPL招聘资讯,只好硬著头皮勉为其难的参与面试,为近七千名员工安排出差食宿与交通,尽管她一开始并不了解什么是JPL,对这些科学家,还有他们复杂的工作项目浑然不知,但或许是缘分使然,她与面试官相谈甚为投契,意外地获得了这份工作。 因任职政府机关,杨华沙也逐渐藉此机会参与推动政府关注华人权益,她曾协助参与国家卫生总署(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丶全国眼病研究院(National Eye Institute)经费资助下的眼睛健康调查。 杨华沙回忆,这是首次针对华裔进行,藉以研究美国华裔成人眼睛疾病,以供健保丶医疗单位参考丶制订协助美国华裔防治眼疾计画。杨华沙说:「美国政府早已拨款十几年针对拉丁裔成人进行相关调查,对拉丁裔居民眼疾防治产生良好效益。」因此,她特别推动以华裔人口密集的蒙特利公园市作此调查。 离开JPL后,杨华沙从事房地产,在公寓大楼和购物中心等领域发挥。2005年前后她在蒙特利公园市兴建集合住宅「金华园」,提供银发族居住,其公设比和绿化环境都为人所称道。 杨华沙说:「尽管十多年过去了,这房子还是很好。因为我是用自己要住的心情来设计这个住宅计画。」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将心比心」的理念,让杨华沙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投入组织华裔社团,她是南加州华人写作协会丶大洛杉矶华人分会(AARP)的创会会长,还荣获前美国总统柯林顿特颁的「美国加州荣誉公民」。 杨华沙努力扮演好自己中丶西文化交流桥梁的工作角色,她与主流接触,参加社区服务,从中学到西方人的长处,同时也更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杨华沙认为,华人最大的问题是需学会「尊重」,她说:「要获得人家尊重前,要先尊重对方。」 许多华裔移民对美国社会风俗民情不清楚,对民选官员的认知也停留在过去中国式的「官员」。杨华沙提醒华人,不要只想著自己需要什么,还要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民选议员代表我们发声,是为了我们服务。杨华沙表示,这或许也是历史缘故,中国过去一直都是帝制,一百年多年来也都没有真正平静过,华人很难理解民主真谛与其中的意义。 啼鸟还知如许恨:华工血泪史发声 2009年,杨华沙代表大圣盖博地区出席美洲同源总会(Chinese American Citizens Alliance)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推动美国国会为「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道歉,美国参众两院终于在2012年投票通过此案,但仅为抱歉(regret)而非道歉(apology)。 在这个过程中,杨华沙发现大部分的「美国」人对华裔在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历史感到陌生,尽管是华裔第二丶三代也逐渐遗忘,而刚到新移民们则更是一知半解。 于是,一个酝酿已久的念头逐渐成形。杨华沙决定说一个故事,让大众认识早期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对她而言,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电影。 杨华沙花了近4年的时间筹划拍摄这部以19世纪为背景,讲述华工到美国修铁路丶淘金的电影《金钉》。从收集资料丶剧本编写到投资丶选角都将按照好莱坞模式进行。 剧本由奥斯卡获奖编剧巴瑞•莫若(Barry Morrow)执笔,尽管计画由同样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的李安执导演筒,但目前仍须视李安的工作计画行程而定。 关于合作方,杨华沙有自己的坚持。她表示自己不排除中丶美合作的可能性,但希望能保有更多的创作自主性,以好莱坞百年来已经规范成形的体系筹拍运作。杨华沙表示,这部电影是「中国人」的故事,但要说给「全世界」听。 电影将以英文为主,故事场景横跨中丶美两地。杨华沙希望藉由电影「金钉」告诉全世界人们早期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她表示,这不仅仅是狭隘的华人族群故事,更重要的是宏观思考,关于人性,还有人类共同的困境与命运,杨华沙说,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故事。预计在美国东西横贯铁路通车150周年纪念上映。

Read More
跳蚤市场起家到钱淹膝盖 杨信一不小心实现美国梦

跳蚤市场起家到钱淹膝盖 杨信一不小心实现美国梦

彰化埔心乡下的穷孩子杨信(Jackson Yang),从台湾计程车司机的木珠坐垫成功进军美国市场,小小的垃圾桶更让事业到颠峰。简单不过的家庭日常用品奠定了事业版图,杨信却依然保有台湾农村孩子的纯真和羞涩,对自己被称为「台商创业楷模」,杨信搔搔头,露出害羞丶腼腆笑容说,其实是「小兵立大功」。 只要努力 美国钱淹膝盖 人家说『台湾钱淹脚目』,其实我觉得,美国的钱,才是真的淹脚目,市场潜力无穷大,只要努力,到处是机会,淹到膝盖都有可能。 站在托伦斯(Torrance)市面积16万呎的「Seville Classics」仓库里,看著起重机来回穿梭的杨信,认为自己从1986年至今将近20年的「美国经验」,是「事业第二春」。事实上,这个当时只是为了子女教育举家迁移,想办身分而成立公司,现在已经成为横跨美丶亚丶欧三洲的集团,包括副总统吕秀莲丶星云法师丶前驻美代表程建人等台湾首长都曾经到Seville Classics参访。 对杨信来说,到美国的发展是「无心插柳」。「1984年暑假,我和太太带著孩子到美国渡假,没想到孩子们对美国印象大好,觉得这里简直是天堂,就不想回台湾了。」杨信和太太柯巧玲,因为不想让孩子承受台湾升学压力,决定由柯巧玲先带著5个孩子赴美,杨信则成了当时最流行的「内(人)在美(国)」,过了两年空中飞人的生活,1986年到美国来和家人会合。 两个小兵立大功 当时在台湾以经营国际贸易闯出一番天地的杨信到美国来,因为环境和台湾完全不同,根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后来觉得买东西进美国,卖给当地市场的贸易应该蛮有作为,决定拿台湾做贸易的经验,试著在美国创业。「但是问题又来了,我应该卖什么呢?」杨信花了两年的时间,利用周末到跳蚤市场摆地摊了解美国市场及消费者口味,每一丶两个月到台湾丶中国挑东西进美国卖,东试试,西尝尝,时机终于来临。 杨信白手起家,拿起早年创业的第一桶金:车内座椅的木珠椅垫,并向年轻学子分享成功秘诀。(世界日报记者林奕均/摄影) 杨信说,有一次回台湾,他发现台湾的计程车司机座位上都有一个木珠坐垫,忽然灵光一现!「我想,美国什么没有,就是车多,但是却没有类似的产品,应该很不错!」念头一起,杨信心一横,买了2,000个木珠坐垫,付了10,000元美金,带回美国交给负责业务的老美,却被浇了一头冷水。 「老美业务跟我说,杨先生,这是你们老中的东西啦,美国人不爱的!我就想,那不行呀,我东西都买了,怎么办?」不信邪的杨信决定再出去摆地摊,并以自己作为「真人实证」,以「凉爽」丶「按摩」为两大功用推销,「没想到一个周末下来,竟然卖得很好,一天几十条没问题,原本5块美金成本的坐垫,我可以叫价到15美元!」杨信后来跟老美业务说起大卖的情形,「他也很惊讶,就说,好吧,那我去试试看。」 杨信把坐垫取了个「舒适珠」(Comfortbeads)的名字,设计精美硬纸盒作包装,贴上舒适珠摆在车垫上的图片,写明功能,定价12.99美元。老美业务也争取到东岸一家20间连锁居家生活用品店「上架两星期」的试用期。 「东西送出去之后,我每天都在祈祷,希望在美国的第一次出击能成功。」上架一个星期之后,杨信就接到客户的电话,希望能够立刻补货,并且订下长期订单,「因为卖得太好了,连他们都觉得意外。」杨信放下电话,立刻买了张到中国的机票,寻找合作工厂。 这个「舒适珠」,三年内在全美国卖了1,000万条,让杨信赚进到美国后的第一笔钱,奠定事业基础。 1997年,杨信在日本一家顶级日用品百货店见到荷兰公司出产的脚踏板不锈钢垃圾桶,将他的事业推向高峰。 垃圾桶,大部分人觉得基本丶简单到再不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在杨信眼里却是无穷的希望。他将欧洲生产的顶级丶昂贵不锈钢垃圾桶拿到台湾生产,降低成本;将原本是大师级的设计品普及到一般家庭都可以负担的价格范围,打入美国市场;加上大儿子发扬光大,将垃圾桶当艺术品包装,设计成各种不同的造型,配合近年来兴起的极简时尚风,短短4年间年营业额达到一年5,000万美元。 现在,Seville已经是美国不锈钢垃圾桶的领导品牌,也是多家大型连锁卖场的上游厂商,包括好市多(Costco)丶标的百货(Target)丶Bed Bath & Beyond丶山姆俱乐部(Sam’s Club)丶沃尔玛(Walmart)都是主要买家。 杨信透露,美国家庭里的不锈钢垃圾桶,有80%以上,都是从这里出去的,桶子上都有「Seville」的招牌。 从不锈钢垃圾桶延伸,杨信看好金属展示架市场,全力冲刺,成为这几年的发展主力。他说,这个每层可以承受300磅的金属架简单组装丶坚固耐用,无论是家庭丶学校丶办公室,处处都用得上,「民生必需品,或许听起来不太起眼,却可以像滑水的鸭子,慢慢游,远远游。」 目前,金属展示架每个星期要进30个货柜,销售量每个月都还在增加,市场占有率,大约是全美的50%。 不计成本 根留台湾 1999年921大地震发生时,经由电视新闻的画面,人在洛杉矶的杨信感同身受,决定为自己的故乡做些事。不在乎要多花5-10%的成本,杨信将在中国的不锈钢垃圾桶生产线移回台湾,响应政府「根留台湾」,2002年5月开始实施的「006688工业区土地租金优惠扩大案」之后,在彰滨工业区丶台南工业区都设有工厂,「我们现在所有的不锈钢垃圾桶都是从台湾坐船来的,一个星期大约有100个货柜,百分百的『made in Taiwan』。」 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家庭的财力支持,杨信从一个得吃地瓜便当丶赤脚趴趴走的乡下小孩,成为今天拥有数千员工的大老板。 1944年出生在彰化埔心乡下的杨信,是家里七个孩子中的老么。「那时候真的穷得不得了,故事讲起来,家里小孩都不相信,觉得我在编故事。」 杨信说,在那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物资缺乏的年代,农村里的情况更糟糕,穷到连念书的钱都没有,每学期开学前,他就见母亲到处借钱,让小孩交学费,等一年两季的稻米收割,留下一点点白米,其他的全都拿去卖钱,才能还清借款。「所以,虽然家里种田,每次中午吃便当,却是我最难为情的时候,别人打开盒盖是白米,我的便当里却都是地瓜。」 父亲在49岁过世时,杨信还是个孩子,靠著母亲种田,将兄弟姐妹拉拔长大。回忆起父亲过世,杨信仍满是惆怅。他说,那时候太穷了,连医生都请不起,所以也不知道父亲过世的原因,只记得父亲在临终前,小杨信曾经跑去问爸爸想要吃什么,大杨信眼眶湿湿地说,「我父亲告诉我,『好想吃苹果』。」 初中毕业后,杨信想要赶快减轻母亲的负担,高中念了一学期,就跑到台北和同乡学起「作生意」。「我从一人小公司开始,租了个只有三丶四张榻榻米大的办公室,没有电话,只有一张桌子。」杨信以国际贸易为目标,搭上政府推动中小企业潮流,直到42岁时移民美国。 跨足金融界,分享秘笈 国际贸易起家的杨信,近来也逐渐跨足到不同领域。11月中在南加州罗兰岗开幕的「大通银行」,是杨信进军金融界的第一步。被推举为董事长的杨信说,其实不是想赚钱,而是想帮助更多年轻人。 「看见最近几年华资银行纷纷被大集团并购,实在是蛮可惜的,从银行出发,我觉得是个对社区很好的回馈。」 他认为,在金融往来的过程中,可以和企业界的年轻华裔接触,除了可以优惠的贷款帮助这些有心创业的小夥子,也可以将我们满身的『武林秘笈』传授给他们,让台美人可以在美国新大陆,真正落地生根,实现美国梦。」 杨信的「两个梦想」 杨信说,他现在有两个梦想,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回馈南加社区。 第一代台湾移民在儿女逐渐成家立业之后,也渐渐进入退休年纪,杨信希望建一个全方位的银发族社区,从生活各个面向及专业的医疗照护,可以串串门子丶结伴旅游,一起以愉快的心情,享受生活。 另外,受了吴尊贤的《人生七十》丶《人生八十》两本书的影响,杨信觉得能够留给子孙的智慧和人生体验,远比有形的金钱珍贵,所以他计画成立一个「青年创业协会」,协助有意在美国创业的台美人第二代丶第三代,并且收集在美国起家的台湾移民的成功故事,集结成册,成为无价的纪录,让后代子子孙孙,都可以记得好久以前,爷爷奶奶们到美国来的点滴。 引用来源:美洲台湾日报/朱乙真 记者

Read More
《世界日报》赔偿员工780万美元达成和解

《世界日报》赔偿员工780万美元达成和解

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之一的《世界日报》加州洛杉矶分社,12年前被员工控告违反劳工法例的诉讼, 近日终于达成和解协议。《世界日报》同意向200多名前任及现任员工,合共赔偿780万美元。 2004年,《世界日报》洛杉矶分社的1名记者及2名销售员指控该报违反劳工法例。他们称经常被迫每周工作6日,每日工作12小时,却没有加班工资,没有应得的休息时间。最后,共有200多名来自洛杉矶及旧金山的《世界日报》员工加入此集体诉讼。 邓洪:我在世界日报做了近九年的记者 有一段时间记者与管理队伍划清界限 洛杉矶的地方法院曾于2008年判员工胜诉,裁定《世界日报》需赔偿350万美元及150万美元利息,但《世界日报》曾多次上诉。去年,双方达成78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这笔款项包括赔偿、利息及违反劳工条例的罚款。 原告律师瑞尼克说,赔款中的10万美元将被用于资助律师事务所来帮助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洛约拉法学院以及南加州法学院的亚洲职工。曾任职该报18年的女记者Lynne Wang是首先提起诉讼的原告之一,她表示许多亚洲新移民不了解美国的劳工法律,希望这些新移民在诉讼时能够获得相应的帮助。 《世界日报》在和解协议中并没有承认过错,并强调公司工资和工时政策符合加州及美国联邦法律。

Read More
《世界日报》劳资纠纷告一段落 记者曾与管理队伍划清界限

《世界日报》劳资纠纷告一段落 记者曾与管理队伍划清界限

二十多年前,本人在世界日报做了近九年的记者,这九年也是我毕生难忘的记者生涯,为了赶超每天发稿二千字的要求,我和同仁们起早摸黑,不计报酬地跑新闻,虽然很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毕竟第二天看到自己写的新闻稿发表,看到自己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喜悦,自己也觉得再辛苦也值得。记者,采访主任,编辑往往为了一宗突发新闻或重大新闻而像吃了兴奋剂一样投入,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在《联合报系》一直都延续下来。 曾几何时,在改行后,报社开始闹工会的问题,有一段时间,记者与管理队伍要划清界限,劳资开始对立,许多突发性的新闻再也无法像以往一样全力投入,一些晚上或周末的活动再也无法派记者采访,结果,受损的是我们的社区。 《世界日报》劳资纠纷不仅影响到社区,而且影响到所有华文媒体有效地发挥服务社区 的功效。近日这些延续十多年的官司终于达成和解,劳资双方握手言欢,应是我们华文媒体及华人社区的喜事,这也是华文媒体重新出发的机会。祝愿我们南加州的华文媒体能劳资双方携手合作,在美国法律的规范下再度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向我们华人社区提供更多更好的资讯服务!!

Read More
熊猫快餐:从帕沙迪纳小餐馆到全球1800家分店

熊猫快餐:从帕沙迪纳小餐馆到全球1800家分店

在美国,几乎每个大型购物中心都能看到这个圆形标志:白底中间一个大红圆点,圆点上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熊猫头顶环绕着一行英文字PANDAEXPRESS。标志下方,是同样的大红字。这就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熊猫快餐。 截至2015年,这家总部设在洛杉矶的中式快餐连锁店旗下分店达1800家,年营业超过10亿美元,触角遍及全美丶墨西哥丶波多黎各等地。而且,扩店计画并未歇止,已洽谈远征杜拜及印度等地…… 熊猫快餐的创始人程正昌与妻子蒋佩琪名列2015富比世华人富豪榜第97名,身价达30亿元。程其昌60多岁,一头银色短发,双眼炯炯有神,热衷于自我提升,推崇斯蒂芬·科维的《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笃信书中“成功信条”,广泛参与各种自我激励与成功学培训项目。  熊猫快餐的创始人程正昌(世界日报记者刘韵慈/摄影) 程正昌祖籍江苏扬州,五岁时随父母移居中国台湾,少年时代随家人移居日本。父亲出身台湾饭店厨师,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大厨师。1973年,程氏父子到了美国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帕沙迪纳市,二十四岁的程正昌从亲戚朋友那儿凑了四万块钱,又去银行贷了两万美元的款。他同父母和弟弟妹妹忙了半年左右,终于把PASADENA一条老街上的一家咖啡馆改建成了第一家“聚丰园”。 那是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年代,中国政府向美国赠送首对国宝大熊猫。手下一名侍者建议,既然美国人喜欢熊猫,不妨给餐厅取名“熊猫”。于是,“聚丰园”有了英文名称“熊猫餐馆”(Panda Inn)。 创业初期程正昌每周工作80到90个小时丶每天工作到凌晨,连放假都全心挂念著餐厅营运状况。曾经店内晚餐时间一个客人也没有,过了晚上8时才进来一对夫妻,草创时期的心酸甘苦至今仍记忆犹新。 程正昌提到,当时同一条街上共有三间中国餐厅互相竞争,业绩受到很大影响。但他并没有轻易被击倒,反而苦思对策。 1983年,格伦德尔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商找上门来,问程正昌是否愿意在购物中心内把聚丰园开成一家中式快餐。程正昌仔细琢磨了一段时间后,答应了开发商的要求。在给快餐店起名时,他想到了中国的国宝,在美国也是人见人爱的熊猫,于是第一家熊猫快餐就此开张了。 1983年第一间熊猫快餐店在购物中心开张;1988年,第一间位于超级市场内的熊猫快餐店在Arcadia开张;1992年第一间在百货公司内的熊猫快餐分店开张;1993年,第一间位于大学校园内的熊猫快餐店在UCLA开张;1995年,第一间位于机场内的熊猫快餐店在丹佛市机场开张;1996年,第一间位于图书馆内的熊猫快餐店在洛杉矶中心公共图书馆开张;1997 年第一间双双熊猫餐厅开张;1998年,第一间位于体育场所的熊猫快餐店在加州天使棒球队的基地开张……最近十年来,熊猫快餐大张旗鼓地展开连锁攻势,顺利突破南加州地域限制,将市场版图扩展至全美范围。 程正昌表示,快餐店复制容易丶客人对快餐店的服务要求标准较低,适合快速推广及发展。其分店选址从一般餐厅丶边间得来速丶大卖场食物区丶独立餐厅得来速到线上订餐都有,95%都是直营,他认为这样有助控管品质。  有人质疑“熊猫快餐”不正宗,程正昌说,什么是“正宗”?“卖得掉就是正宗啊!卖不掉就不正宗啊!” 举例来说,一盘炒面,客人接受很好丶不接受就要再改,有时候就算大部分客人接受丶还是要再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程正昌说,正宗就是一种“过程”,客人来决定。也有人提到,中国丶台湾等地餐馆都会送“例汤”,为什么“熊猫”没有?程正昌说,美国主流消费者没有喝汤习惯,大部分“汤”是分开卖的,和传统亚洲地区餐厅思维相异,美国餐厅多提供免费饮水。程正昌强调,业主想法要持续求新,一定要跟上时代趋势及客户需求脚步,不要受限传统丶被“以前”牵制住。他强调,“到处都是机会”丶“要做那些会让人记得你的事。”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 世界日报

Read More